交通三年集中攻坚的“通川答卷”
时间:2016-04-05 10:45:26
来源:本站原创
四月的通川,春风拂煦,春意盎然。
通川之北,沉寂多年的檬双乡鸡公石水库迎来了真正属于它的春天,招商引资项目“天池花荟”农旅基地正在忙碌开建,与该乡引进的大棚蔬菜、青脆李、核桃等产业比试攀飞。
毗邻的金石镇,投资7亿元的野生动物园正在为开工做最后的准备,上千亩猕猴桃正漫山遍野吐出片片新绿。
安云、北山、梓桐、青宁、龙滩……伴随着通川交通三年集中攻坚计划的强势推进,44个交通建设项目的相继开工,一条条玉带在山间盘旋,产业像雨后春笋般与百花争艳,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极大地增强,对生活环境的地理自信迅速崛起。
欲破发展困境
先破交通瓶颈
“山旮旯,穷沓沓,新媳妇,一瘸一拐哭到家,再回娘家一身灰尘还带着个脏娃娃!”长久以来,通川北部部分乡镇的干部群众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自嘲。由于自然、历史等方面原因,特别是受交通条件制约,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而这却是通川区委、区政府的一块“心病”。“欲破发展困境,先破交通瓶颈!”区委书记杜海洋多次提出,要从根本上解决通川北部的脱贫致富问题,需要交通先行、交通优先。2013年底,通川区委、区政府做出“交通三年集中攻坚”的重大战略部署——计划在2014至2016年,通过连续三年的不懈努力,构建“对外快捷、对内畅达和建成一小时经济圈”的全区交通网络新格局,从而达到破除发展瓶颈、助力发展提速、实现脱贫奔康的良好互动。
没有比人更高的山,没有比脚更长的路。这两年,“六个之最”创造了交通建设的“通川模式”,实现了通川交通建设史上开工项目最多、投资额度最高、建设规模最大、推进速度最快、社会反响最好、工程质量最优的六大突破。交通三年集中攻坚项目44个、总投资19亿元。截至目前,已开工30个、竣工24个,开工建设里程206.82公里,其余将在今年内实现全面开工。
小财政建大交通
有魄力更有能力
站在达宣快速通道罗家山标段的山坡上,俯视着崭新宽敞的柏油路,通川区交通备战办公室主任王涛面带笑容对记者说道:“达宣快速通道通川项目段已经于2月底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啦!”
这,标志着全长1.5公里、新建大桥4座、桥隧比达到50%以上的通川项目段圆满收官。
3月18日,通川交通三年集中攻坚现场会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察看现场、解决问题,区四大家主要领导全部参与。当行至国道210线大中修工程段时,与会人员纷纷对区交通运输局一线工作人员点赞,因为他们深知这项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原定12个月的工期,得到了市委、市政府和市交通运输局的通报表扬。
而这仅仅是通川交通建设的一些掠影。王涛透露说,区委、区政府于2014年发起了两项“三年攻坚”,一个是教育,另一个就是交通,对交通的重视可见一斑。
“通川交通之所以实现‘六个最’,我认为有几个主要因素。”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劲松充满无限感慨:“区委、区政府的超前部署、工作机制的健全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、群众积极性的有效调动这4个因素紧密相连、缺一不可!”
在张劲松办公桌高耸如一座小山的各种资料里,记者翻出了一本《通川区交通建设集中攻坚材料汇编》,几项方案立即吸引了大家的眼球。仔细阅读,记者得知该区成立了集中攻坚领导小组,并将纳入方案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列出了时间表,明确了区四大班子领导为挂包责任领导, 所在路段乡镇、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,在全区形成了交通建设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。
“项目启动前,区上领导就考虑到、并着手研究预防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。资金问题,除了上级的大力关心,区本级每年预算了5000万;项目同时开工,众多建筑地材的供给问题、项目开工交通绕行问题、环境保障等等问题这些全部都是在项目开工前就研究出了办法!”张劲松回忆道,他同时向记者摆谈起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的一个事例。
3月12日,杜海洋收到一位金石老百姓的短信,建议修改巴达高速至金石段防护栏安装,以改善路面偏窄的缺点。3月15日,杜海洋便带领交通运输部门的专家实地调研查看,目前该市民反映问题正在解决。
“人心齐,泰山移”。“群众工作法”在通川交通建设中得到了极好的运用,檬双乡党委书记刘猛一回忆起2014年群众筹款支持修路的事儿就激动不已。在长期落后的交通面貌之下,三年交通集中攻坚的消息犹如春风,一夜之间就吹开了檬双人内心的幸福之花,300多名群众联合请求筹劳、200多万元群众自筹资金……如今,路即将通,项目、客商就已瞄准了这个曾经很陌生、偏远的山乡,旅游项目开始启动,大棚蔬菜、青脆李、核桃等产业纷纷入驻。
产业遍地开花
脱贫奔康底气更足
3月20日,“首届巴山牡丹节”在蒲家镇的秦巴植物博览园成功举办,直到现在仍人流如织,蔚为壮观。
这个春天,罗江镇金凤村和北外镇田家塝的李花、新村乡的梨花、青宁的空中草原、金石的梯田、碑庙的千口岭森林公园等正为达城及成渝两地市民出行的热门之地,乡村旅游正成为山区群众脱贫奔康的重要支柱,而首要原因是因为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。
随着通川交通三年集中攻坚各个项目的实施,通川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“通达之川”,北部乡镇的交通环境更是发生着质的变化,这些过去连听都很少听过的乡镇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和返乡创业者,产业发展欣欣向荣。
随着江陵高速公路连接带的接通,福建客商陈子文看中了江陵镇这块风水宝地,决定投资15亿打造福建闽台都市农业观光园。成都的客商也打算在江陵投资种植花椒。吸引他们选择在江陵投资的理由除了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外,就是看到了从江陵到主城区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。
乡乡有产业,乡乡有投资。除了正大力实施的众多产业外,金石镇的金雾山野生动物园,安云乡的兴龙兴绿色生态农业园区、万物农业生态园,碑庙镇的龙腾世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,北山镇的油用牡丹基地都已经进入深入洽谈阶段,有了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,通川悄然发生着从“招商引资”到“招商选资”的转变。
这是一条条致富路,更是一条条幸福路、希望路,进入脱贫攻坚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,通川信心百倍、豪情满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