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玉带缠绕的宣汉山区农村公路)
(宣汉通村公路)
(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)
继2009年 3月5日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片区现场会在宣汉县胜利召开后,今年7月3日,全省县域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宣汉县召开,这是对达州市宣汉县交通运输工作成绩的肯定,也是对宣汉县交通运输管理和建设事业的鼓励和鞭策,将对宣汉县陆路、水路交通综合全面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。
宣汉县农村公路建设捷报频传:硬(油)化乡、村路达3200余公里,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300公里,基本实现了100%的乡、99%的村通水泥(油)路,通车里程及水泥路里程跃居全省前列。
重中之重乡村路
“坐着摩托像耕田,看到小车像过年,农副产品烂在田,干部群众苦难言”,这是几年前流传在山区乡镇庙安的一句顺口溜,道出了该乡农村公路差的现实,也是全县交通发展落后的一个缩影。
宣汉80%以上乡镇是山区,公路交通点多线长,加之历史欠账较多,路网起点较低,路况差等级低,通行条件相对滞后。老百姓肩挑背驮,山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等出山困难,优美的自然风光“藏于深山人未识”,也使游客“望而却步”,交通成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“瓶颈”。
盼修路,盼致富,盼走出山沟沟,成了山里群众的一块心病。发展交通迫在眉睫!
“绝不让任何一个村庄因交通问题在小康路上掉队!”宣汉县委、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,将“畅通新宣汉”放在“五个新宣汉”建设首要位置,优先发展,并由县委书记、县长亲自挂帅,四大班子领导分工负责抓交通。为激发全县上下大办交通的热情,该县每年还拿出近400万元,专门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乡镇、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,全县迅速掀起了“党政主导、群众主体、部门联动,社会参与”的修路热潮。
发展交通,科学规划是关键!宣汉抢抓机遇,主动作为,按照“畅通主干道、打通主动脉、实现大联网、形象大提升”总体思路,前瞻规划,全力构建区域交通网络,奋力打造全域交通。
多方破解筹资难
面对农村公路建设难度大,资金筹措难等问题,宣汉县不等不靠,自力更生,以地方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,多元方式整合有效资金,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持续健康发展。
发展交通,财政投入是重头戏,宣汉坚持县本级财政每年预算至少8500万元交通建设专项资金,并按10%以上比例逐年递增,对交通资金实行专款专用、总体安排和评审追加制度,全力确保交通建设“不差钱”。近三年来,县本级财政投入交通建设专项资金达7.5亿元,占县公共财政收入四分之一,今年,计划投入交通建设资金3亿元以上。
公共财政的撬动作用,激发了在宣企业援助、社会捐赠、群众捐资的热情,形成了资金向交通汇集,交通向深山挺进的活力局面。南坪乡厂坪村62岁的程玖宏,当得知即将硬化本村的村道公路时,主动把儿子寄回来给他养老的6000多元钱拿出来捐给了村上修水泥路。地处深山的白马乡,1.7万群众累计捐资就达1500万元,硬化乡村公路80余公里。近三年来,宣汉成功争取到中石油援建资金2.5亿元,协调煤矿业主捐资1600多万元,发动群众捐资8亿元左右,采用BT模式招引资金3.4亿元左右。
宣汉还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,并有效整合以工代赈、扶贫、移民后扶、烟路工程、金土地等项目资金,整修硬化村社路桥。
誓叫天堑成通途
“干道通四海,血管连万家”是宣汉交通建设的“畅通梦想”,围绕这一梦想,血性阳刚、重情重义的宣汉人坚持“贫困绝不能创造力贫困,落后绝不能战斗力落后”,大力发扬奔跑精神,抢晴战雨,肩挑背磨,以“不破楼兰终不还,敢教日月换新颜”的气魄和雄心,在险山恶水间铺筑出条条康庄大道。
重型卡车来回穿梭,铺路工人紧张忙碌,一条宽阔的大道雏形初现……达宣快速通道插旗山段的火热建设,将有效缩短宣汉与达州主城区的时空距离。
达宣快速通道插旗山段全长3.4公里,途经周桥村、黄金槽村,需要清除的树木、管线、线杆数量众多,规划区内要拆迁的房屋也不少,困难可想而知。然而,沿线干部群众大力支持却使得这些难题不再“难”。仅仅一个多月时间,快速通道项目沿线就完成了征拆任务。广大建设者雷厉风行、攻坚克难,一条康庄大道加速向前延伸。
大力发扬“奔跑精神”,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,战天斗地画面在宣汉比比皆是:南樊路去年12月开工,目前已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的70%,进入路面沥青砼摊铺阶段,预计能缩短工期1/3;三年来,共硬(油)化乡村道路2400多公里,平均每天达到2.2公里。
随着农村公路的不断延伸至高山深涧,难“啃”的“硬骨头”也没能挡住宣汉交通发展的步伐。龙泉土家族乡罗盘村平均海拔2200多米,山深路陡,奇险厚重,山里不光风景优美,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中药材资源,但是道路不通,当地群众只能守着“金钵钵”过穷日子。为改变村里落后面貌和不通公路的历史,宣汉县委县政府安排专人,通过6次调研,12次实地测设,确定了道路走向,并拨付专项资金50万元,发动村民每人自筹资金7000元,硬化了通村水泥路4公里,修建泥结路80余公里,书写了政府主导、群众参与构筑“户户门前均有路,路路相连载民心”的高山交通发展佳作。
发展交通,宣汉树立“不丢骂名,不留遗患”思想,坚持“把优秀当作习惯,把完美作为标准”,全力打造精品工程。该县还强化道路管养,创新挖掘“四定四包”公路养护管理机制,实施片区管养示范,推进“畅、洁、美、安”与季度重点养护管理,推行道路绿化和土法安保办法,打造生态路、平安路、畅通路、品牌路。
县域经济速崛起
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康庄大道,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桥梁,从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中,得到最好的诠释。
庙安乡有15000亩耕地,仅脆红李就发展了11000多亩,另外还发展了西瓜2000亩、猕猴桃1000亩。大规模发展水果,源于交通条件的改善,通过近三年的努力,该乡实现了村村、社社通水泥路。
宽阔的水泥公路穿行在茂盛的青脆李树林中,庙安乡八庙村4组村民黄孝权看着家里的6亩多李子丰收在望,一脸的高兴,念起新编的顺口溜,“道路交通四下连,特色产业挣大钱,家添小车不愁钱,外出人员回家来挣钱。”
在双河镇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园,一辆辆满载食用菌的货车呼啸着驶出园区,通过高速公路运往重庆、成都、西安市场。食用菌种植大户张斌高兴地说,道路通畅了,我们发展产业信心更足了。
快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,带动了洋烈水乡、峨城竹海、百里峡等AAAA景区加快建设,帮助当地农户年均增收超过3万元。“你看嘛,周末来我这儿吃饭的人多得很,有时候十来个桌子还坐不下。”6月28日,又一个周末,位于峨城竹海景区附近的峨城农家乐老板魏兵忙碌着做饭,一脸高兴地接待着数十位游客,“水泥公路通了,我们深居山中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,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门路。”
随着达陕、达万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,宣汉的交通优势凸显,资源富集的宣汉被各路商家看中。来自重庆的正原微玻纤负责人商月红看到工厂规模越做越大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在普光经济开发区柳池工业园、普光工业园,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地,2013年,宣汉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。
交通发展大突破,夯实了底部基础,助推了县域经济加速崛起, 2011年、2012年、2013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绩效管理第一名,跻身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,被评为四川省最具投资价值城市,先后共荣获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”等国家、省、市奖励200余项。